Page 48 - index
P. 48
清风文苑
白菜是先民最早种植的蔬菜之一,《诗经·邶风》中有“采葑采菲”
的诗句,葑指蔓菁,包括白菜。你看那一棵寻常的白菜,叶淡青白,菜帮
薄脆,形状健硕;切开看,则纤维细嫩,包紧心甘;品之,汁白如乳,味
道鲜美,营养丰富,实为老少皆宜。难怪齐白石老人发出这样的感叹:“牡
丹为花中之王,荔枝为果中之先,独不论白菜为蔬菜之王,何也?”似大
有为白菜鸣不平之意。
其实,在画家、诗人的眼中,白菜不仅是美味绝伦的蔬菜之王,而且
是入画入诗的绝佳角儿。张大千画过一幅萝卜白菜图,题了石涛一首七绝:
“冷淡生涯本业儒,家贫休厌食无鱼。菜根切莫多油煮,留点青灯教子书!”
绿缨红头的萝卜,鲜嫩青翠的白菜,此处已成寒士操守的象征,配上那首
诗,风骨自是越发峥嵘了。
蕴寓其美好的追求和人格。在江西省铅山县永平镇,有一块白菜碑。据铅 白菜寻常滋味长
在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那儿,白菜成为一种平凡、朴素、寡欲的象征,
山县志记载:明代万历四十七年,一位名叫笪继良的人从山东来到铅山当
县令,见百姓生活极苦,灾荒年不仅没有粮食吃,连地里的野菜也被吃光
了,不觉心生愧意,自绘白菜一株,并题“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,为吾
赤子不可令有此色”。其意是为官的得吃白菜,过与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;
为民的不得面呈菜色,得让老百姓有温饱的生活。笪继良在铅山任县令期
间,果然照此践行,体恤百姓疾苦,信守清廉本色,深受百姓拥戴。他离
任后,乡民集资建笪公祠,将笪继良手绘白菜及题字刻于石碑,置于笪公
祠内做永久纪念。
不只是一个笪县令,古之贤达都以正直清廉为人生追求。一代廉吏于
成龙,民众赠予其雅号“于青菜”。他官职从知县做到兵部尚书、大学士
等职,官阶虽越升越高,可生活却越过越苦,不仅日食粗粝一盂,粥糜一
匙,侑以青菜,终年不知肉味,灾荒之年以糠代粮,还时常把节余的口粮
和薪俸用于救济灾民……他去世后,人们在他的居室中看到的只是“冷落
菜羹……故衣破靴,外无长物”。百姓自编歌谣赞颂他:“要得清廉分数
足,唯学于公食糠粥。”如此为官一生,清廉一世,若不是出于自觉和情
愿,升华为一种人生定力,怕是早就改弦易辙了。
关于白菜,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:宋仁宗天圣八年,一位名叫王拱辰
的书生,到京城参加仁宗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,高中头名状元,被皇上赐
为翰林学士。回乡祭祖时,知县忙张罗宴席为他接风洗尘。王拱辰一见满
桌山珍海味,当下脸露愠色说:“老百姓都吃这些吗?我要吃家乡的白菜。”
知县讨了没趣,只好交待厨师改为烧白菜。王拱辰拒奢宴而吃白菜的故事
被人称颂效仿,以至在当地形成一个不成文的风俗,不论在外做官的经商
的,回来都要吃顿白菜,以警示不忘初心,保持清廉本色。
清代学者戴远山曾为去云南赴任的友人写过一副贺联:“诗堪如画方
为妙,官到能贫乃是清。”无论古今,为官者能廉洁自律、清贫自守,乃
为大忠、大德、大节。白菜寻常滋味长,蕴含高洁,体现风骨,常食之能
体谅百姓的疾苦,缩短与百姓的距离,提醒自己甘于清贫、为政清廉,即
使不能青史留名,也能让自己问心无愧。
(党群工作部张超根据中央纪检监察部网站专栏文章进行整理)
46